谈小程序普及,再众所周知的事,在中国,也有10亿人不知道
小程序发展史
今天是2019年7月9号,距离微信小程序首次推出(2017年1月9日)已经过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
一周前,微信官方公布了更新数据:截至2019年6月,在众多服务商的合作下,诞生了630000个小程序,小程序单日支付笔数同比增幅达三倍。
再来看一组支付服务数据,2018年“双11”期间某服饰品牌小程序电商的总交易额超1亿,2019年2月,品牌官方小程序商城日均GMV(成交总额)达到了2000万元,预计12月将达到3亿元。
看到以上数据后,你是不是会觉得,小程序太好了,那么多实体商户都会去做,实际上只有看懂的商家才会果断做出决定,拥抱互联网,今天就谈谈实体商家为啥会对小程序有排斥感。
电商冲击的影响
众所周知的拼多多,带走了多少线下的顾客,纸巾,毛巾,日常用品,这些本来线下实体店就可以购买到的产品,实际上用户还是选择了在网络上购买,主要原因还是网上的便宜,性价比高,还有就是结合了社交元素,好友拼团,砍价购买,带来了一定的乐趣。这直接导致实体商家心里排斥电商,认为是电商抢走了顾客。
事件1,一次跟亲戚推荐小程序时,亲戚说:“我不要那个东西,实体店主要考虑的是人气,人越多越好,进店看看不买都没事,一旦做了小程序,别人就不到店里来买了,躺在床上刷产品,刷到产品还要到天猫和京东上比价,这样就间接把客户引到了对方的商城里。”
年龄层的接受差异
目前年轻的九零后和00后开店的相对来说比较少,这里介绍下互联网的中国发展史,
15年来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987年-1995年为萌芽阶段,1995年-2000年为启动阶段,2000年以来为融合阶段。融合阶段更重要的事情是混沌当中正在孕育的新的技术格局和产业秩序。
从互联网兴起的时间来看,刚好赶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80后和90后相对来说没有积累店资本,开店的比例相对来说会相对较少。
实体店的店主多数是60,70,80阶段的较多,除去80后的接触互联网多点,60和70后的对互联网的接触会有延迟,就像当年微信推出来一样,相信很多人也是过来很久才从QQ那边适应过来。更别说小程序这个刚推出2年多的产品,虽然基数多,但是分散到生活周边,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维度。
时间不充裕
实体店主不像公司,小程序需要有专人负责上线产品,后台查看订单数据,对于店主来说,这也是需要学习的一部分,多数店主每天要忙着进货,出外跑市场等,认为小程序会多一个人的精力去管控,觉得不值得。
发展初期的不完善
更近去实体店地推小程序,进入店内问老板,是否需要一个小程序,老板一听直接说不需要,准备的很多话语还没机会说出来,就被老板直接给拒绝了。
这时候我就在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小程序初期,功能不完善,没有留下好的印象。
另外的原因,是老板觉得可能我的店周边竞争力不大,小程序对我没啥用。
其次就是周边没有几家小程序展示,国人都有一个从众心理,周边的商家都没有开始做,我也不做,等到别人都做了,我在做也不迟,毕竟对新生事物不是很了解。不敢贸然试险。
面对种种问题,微信也在考虑相对应的解决办法,而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教育市场”,对,一个朋友说的,简单解释就是:市场不成熟,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去说教,以期达到效果。
官方也推出了很多激励实体店家的政策,这里一一为大家解读。
智慧零售
智慧零售是腾讯推出基于实体店家的一种,融合腾讯流量、数据、技术与生态优势,帮助线下零售业态提升营销、门店管理以及数据分析效率,助力零售回归商业本质。
目前推出针对低价高频的店家,制作小程序后,申请开通腾讯特约支付商家,每月订单满400笔,单笔订单大于3元,可用相应的积分兑换朋友圈广告投放优惠券,让顾客领券后消费,促使线上顾客线下消费。
商家卡片
基于商家“保留存,拉复购”需求,微信支付推出了“商家卡片”,用户可根据自己喜爱添加商家卡片,进行个性化购物,而商家通过这一全新的入口则实现公域流量向自由流量的转化。目前该能力处于商家内测阶段,商户在用户购买体验,货物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达标后,可申请测试资格。
智慧经营,逐步成为2019年各行业商家挖掘潜在价值的趋势,流量对于商户小程序来说是一块“敲门砖”,面对“拉新”微信支付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商家自由流量的增长。
看到这里,知道了微信对于小程序的大力扶持,作为商家的你,是否赶上了这波趋势,微信拥有着11.12亿的月活微信数。有了小程序,就拥有了在流量池曝光的机会。能够获取多少客户,需要各位老板的活动与宣传,客户的多少,在于商家的服务与质量。
加油各位企业,商家,拥有自己的小程序,拥抱互联网。
版权保护: 转载请保留链:https://www.gongrenapp.com/neizhan/100.html